中國環境報報記者吳殿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虎林市環保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高舉生態文明旗幟,堅持綠色發展,大力推進治污減排,確保了生態環境狀況持久改善,助推了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18年2月被授予“全國環境保護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源頭防治,改善質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虎林市環保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保持天藍地凈水清氣爽作為環保惠民的民生工程,著力呵護母親河、凈化黑土地、打贏藍天保衛戰。全局干部職工堅定信心、鼓足勇氣,發揮統一監管職能,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創造性落實水、氣、土“十條”,實施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計劃,不斷提高治污減排水平,確保虎林環境質量日漸向好。
為推進流域水污染防治向縱深推進,虎林市環保局向上級部門積極爭取實施了清河泉公司除灰輸灰系統改造、污泥干化處置、穆棱河虎林段整治、楊崗垃圾填埋場4個大項目;實施“清水治污”工程,協助推行“河湖長制”,積極參與清河清湖行動,加快涉水污染源防控;督促污水處理廠適時大修并啟動了一級A提標改造,垃圾處理場增加了反滲透處理裝置;分別劃定了城市、鄉鎮和千人以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有效保障了飲水安全。區域內地表水體達到功能區要求,烏蘇里江、穆棱河、松阿察河及其主要支流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升至77.8%。
為進一步實施“治霾衛藍”工程,虎林市環保局狠抓熱電、水泥等重點行業污染防治設施提檔升級,采取集中供熱替代分散采暖、控制燃煤量、拆除小鍋爐、劃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淘汰黃標老舊車、秸稈禁燒等舉措,根治沉疴頑疾,保護大氣環境。2017年虎林市環境空氣AQI指數優良天數為341天,占比達93.6%,群眾的環境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深化改革,服務大局,推動綠色發展
虎林市環保局圍繞發展大局,立足于生態環保與經濟社會協同共進,既嚴把環境準入關、源頭防范環境問題,又寓管理于服務中、優化營商環境,努力促進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相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突出“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簡化辦事程序,梳理再造工作流程,推廣“四零”承諾,落實“互聯網+政務”,為招商大企業、外來好項目暢通綠色通道,提供跟蹤對接的優質服務,實現了管理與服務并重。
嚴格環評制度,認真學習研究環評法律政策、名錄導則、技術標準,延聘組建專家庫,著力強化“三線
一單”約束作用,嚴格進行評估審批,推行排污許可制度,嚴禁“兩高一污”上馬,守住了環境門檻,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激發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圍繞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空間格局、生產方式,注重以生態環保引導產業調整、布局優化,以環境承載力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資源開發利用強度降低。特別是助力生態強市戰略的實施,扶持培育了一批風電、生物質能熱電等新型能源企業,年供熱570萬平方米,消耗稻殼54萬噸,節約標煤達37萬噸。
補齊短板,奮起直追,環境執法監管上臺階
過去由于種種原因,虎林市環境執法監管存在不足,嚴重滯后于發達地區,難以應對日益艱巨的生態環保工作。為此,虎林市環保局下力氣重構監察執法隊伍,打造本領過硬的環保鐵軍。堅持以人為本,招賢納士增添力量,鞭策鼓勵,提振士氣,業務學習練兵比武,輪訓督查踴躍參加,風紀建設抓在手上,考核檢查毫不懈怠,從而促使環境監察執法人員進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提升了綜合素質和專業水準,樹立了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和清廉奉法的公仆形象。
下功夫落實執法新機制,實現環境管理轉型升級。建立了環境監管三級網絡,推行了“網格化、清單式、雙隨機”新模式,配備了移動執法終端設備,完善了動態信息庫,逐步增強了環境監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了行政效能。
下狠勁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努力保障群眾環境權益。周密組織了禁止洋垃圾進口、清查地條鋼、成品油市場整頓、關停“十五小”、清理磚石行業、涉水企業檢查、冬季鍋爐排放抽查等專項行動,尤其是下大力氣清查整治環保違規項目,嚴厲打擊了各種環境違法行為,使環境守法日益成為常態。關閉了河岸老貯灰場并覆土綠化,徹底解決了40年前遺留的揚塵污染老大難問題,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成為典型事例。同時暢通“12369”舉報熱線,信訪接待處理率100%,多年來未發生環境越級上訪和群體性環境事件。